“演”好江西故事
2018-09-29 点击 : 0 来源 : 江西日报

        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先贤,灿若星辰,点亮了江西的夜空;百年话剧艺术,舞台营造与表演体系无不彰显时代审美。二者在赣地邂逅,会擦出怎样的艺术火花?


        7月10日,由江西省话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阳明三夜》在南昌上演。作为我省第一部表现王阳明的舞台作品,《阳明三夜》备受关注,厚重的主题加精彩的演绎,给观众以艺术的享受,也赓续了赣版话剧的传统——




        听阳明先生穿越时空对话时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29年的一个冬夜,大余青龙驿站,明亮不定的光亮掩映门庭,一叶小舟随波浮荡,天地万物静谧安详。王阳明仰望苍穹,陷入回忆,往事如胶片般一一浮现脑海。待他猛然梦醒,这位圣贤已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王阳明,有明一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其“致良知”“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等心学思想影响深远,拥趸者遍及世界。

“王阳明祖籍是浙江,但他一生最重要的建功立业都是在江西,而且他的学术思想在江西传播非常广泛,在江西他的弟子、门人特别多,江西对王阳明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江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卢川,对王阳明有着深入的研究。


        打造一部以王阳明为题材的舞台作品,对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我省文艺工作的一道“必答题”。2014年,省话剧团接过任务,满怀信心。然而当主创们斗志昂扬时,一系列难题摆到了眼前:那时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舞台上,以王阳明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十分稀少,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再者,明代历史宏阔复杂,王阳明一生丰富且传奇,但话剧的时空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第三,人物是历史的,真实可考,而艺术是需要想象和虚构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怎么拿捏……


        于此,主创们“知”与“行”两头开工,一边向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求解,一边马不停蹄前往浙江、贵州等地,探访王阳明曾经驻足的地方,了解当时的历史和人物,感受王阳明的心路历程与深邃思想。


        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思变。一如剧名《阳明三夜》所寓示的,王阳明渴望成为圣贤、成就圣贤、超然圣贤的人生轨迹,最后定格于江西的三个夜晚:南昌的新婚之夜,17岁的王阳明没有与新娘花前月下,却与陌生老道打坐论道;鄱阳湖边的军帐之夜,47岁的王阳明胆识过人、平叛宁王之乱,不料正德皇帝御驾亲征,要他放了宁王;大余的丫山之夜,57岁的王阳明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刻,回望一生,与灵魂对话,超脱世俗……


        “我是从网络小说里了解王阳明的。我发现,凡是写明朝的故事,王阳明这个名字一定会出现,正史、野史、戏说的都有。在我思维里,王阳明成了谜一样的人物。”观众万辉告诉记者,他拉朋友来看《阳明三夜》,既兴奋又好奇,兴奋的是终于见到了“偶像”,好奇的是“偶像”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感动于王阳明“收拾世道,整理人心”的担当,“这才是偶像应有的‘范’儿”。


        与万辉偶然看剧不同,从事新媒体工作的王芷馨是一位话剧迷。“王阳明的‘随心’很打动我。他不重名利,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以心为向做着他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全部。当然,这话剧也给我补了一堂历史课,了解到许多关于那个时代的人物和故事。”


        “王阳明心学思想不是殿堂里只供欣赏的纪念品,不是大学课堂里干巴的生平简历,也不是研究者写的那些枯燥理论,它是十分实用的,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就像我们遇到事情时,第一感觉凭良心而动,这是正确的选择,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现。”一如卢川所言,每位观众“来”的理由各有不同,但大家离开时,带走了关于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共同思考。


        看本土话剧力量上演集体秀


        《阳明三夜》演绎的是本土故事,江西的三夜,影响了王阳明一生。令人兴奋的是,该剧的编剧、导演、演员、舞美、音乐、造型、服装、道具等,全剧几十位演职人员,全部来自本土,这部剧是真正的“江西造”。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阳明三夜》的编剧是卢川。虽然有着丰厚的史学素养和艺术底蕴,对王阳明也深有研究,近年来还屡有佳作获得剧本专项资助,但是创作这部戏时,卢川仍然小心翼翼,他以学者的严谨,查阅了大量书籍和史料,并深入庐山秀峰、大余等地采风。创作过程中,卢川六易其稿,每次修改,他都会和其他演职人员深入交流,碰撞火花。沟通中,一些对王阳明并不了解的演职员,因了他生动活泼的讲解,从路人转成了“铁粉”。


        “文学可以是写给后代人看的,但戏一定是演给当代人看的!在舞台上表现什么,对当下的观众有什么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卢川介绍,王阳明的一生有许多事迹,但王阳明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还是其心学思想。相较于更易舞台呈现的事件,他选择了更难表现、却更具影响力的思想。


        一部剧作的成败,编剧是基础,导演是关键。《阳明三夜》由省话“老戏骨”宋运成和青年才女雷欣联合执导。


        三十多年前,宋运成离开家乡哈尔滨,来到当时的江西省文艺学校求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省话剧团工作,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几十年来,他活跃于银幕和荧屏,参演了许多电影、电视作品。同时他始终不曾放下对话剧的喜爱,在舞台上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角色:《天籁》里的田富贵、《生如夏花》里的方志敏、《遥远的乡土》里的余墨林……其中,《生如夏花》获得第十届文华剧目奖,他本人凭借剧中的出色表现,荣获“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演而优则导。”如今,他投入导演事业,并言传身教,领着团里的年轻人去开拓更多的话剧可能。


        “这部剧最吸引我的,是那句‘我心光明,亦复何言’。《阳明三夜》讲述的是一个明朝故事,传递出来的东西却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在王阳明心里,总是呼唤着向善。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有一颗善心,然后从心而为去做这件事。在现代的文艺作品里,对这方面的呼唤比较少,所以越发觉得执导这样一部剧很有意义。”雷欣是演员出身,自1997年入团,二十多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角色,有小战士、小红军、小姐姐这类朴素的角色,也有女军官、丑娘,以及该剧中知性、温婉、贤良、刚烈的娄妃这样复杂的角色。“要在舞台上做一名专业的话剧演员,光有这些经历是远远不够的……”怀着对话剧的无限热爱,雷欣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导演系。而《阳明三夜》,正是她导演生涯的第一部大型舞台剧,于此“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


        “省话最大的财富是有一批人才,尤其是一批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有人才才会有事业,才会有创作。”林翰对《阳明三夜》充满了期待,不仅是因为他在剧中挑战了王阳明这一角色,更是因为这是一部省话全体职工通力协作的大剧,黄国光、张秋君等老艺术家倾力传授,熊磊、熊伟、张鹏霄、龙龙、朱小贝、郑洋等青年演员英姿勃发,悉心学习、快速成长。


        舞台上,一支涵盖老中青三代,有主力、有后劲的江西本土话剧力量正强势崛起。


         品话剧舞台的江西表达


        《阳明三夜》演出前的6月中旬,记者曾来到南昌市子固路的省话剧团探班。剧场内,七八个演员分两排对坐,一长条桌横在中间,桌上的咖啡飘出阵阵热气,迷你的手持小风扇转得呼啦啦响,一本翻开的剧本,布满了五颜六色的记号。


        尚且处在排练前期,大家只是在对台词,之后还要经历进剧场连戏、合成、连排、彩排等流程。虽然离正式演出还有一段日子,但紧张的氛围已经蔓延开来。


        “错了,不是吃力不讨好,是卖力不讨好!”“导演,我觉得最后这场宁王的自白有点长。”“冀元亨,我这个‘亨’字怎么老是念不准呢?”……不大的剧场内,几股声音各自准确传达,互不干扰。


        相同的地点、相似的氛围,把记者的思绪拉到了两年前。同样还是在这个“戏剧场”。没有布景、没有华服、没有观众,只有一众演员眼神灼灼看向舞台中央,那时大家排练的是一部本土大戏——《遥远的乡土》。那部剧讲述了江右子弟余墨林罢官归乡后,从母亲梅太夫人手中接任义庄总理,洪灾爆发后筹粮五万石,救下白鹤村及天宝县百姓的故事。《遥远的乡土》是一部典型的赣版话剧,剧中的天宝墨庄、永修样式雷、浒湾刻书、赣县王太夫人祠等江西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乡情。


        与《阳明三夜》《遥远的乡土》类似,省话去年打造的另一部原创大剧《哭之笑之》,也烙有醒目的赣地标签。该剧把八大山人的跌宕一生以及他非凡的艺术创作搬上舞台,剧中昆曲《牡丹亭》及南昌方言的使用等,进一步在格调高雅的《哭之笑之》中烙上了江西元素。

从《遥远的乡土》到《哭之笑之》,再到《阳明三夜》,浓郁的赣地文化特色,成为它们共有的最明显特质。这只是巧合吗?


        面对记者的疑惑,林翰解释:“作为省级直属院团,要有代表性、引领性、示范性,对外展示江西话剧水平。江西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用话剧来传播江西本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艺术的责任也要求我们选择题材要慎重,创作要慎重,讲好身边的故事,选好身边的题材,弘扬好咱们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


        “江西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王阳明、八大山人、汤显祖、王安石等先贤不胜枚举,这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也是践行咱们江西人文化自信的底气。此外,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用舞台艺术表现,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当务之急、义不容辞。”27年前,卢川与林翰相识于省文艺学校,卢川是老师,林翰是学生。或许,他们都不曾想到,27年后的今天,他们会共同致力于江西文化的弘扬和江西历史文化题材成为赣版话剧努力的方向,而赣版话剧也因了本土文化的张扬,飞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遥远的乡土》三次进京演出,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大剧场进行北京首演,还给北大、清华的学子带去原汁原味的江西故事,也作为中国话剧100周年的献礼剧惊艳业内。今年5月,《哭之笑之》进行了两轮共25场次的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本轮汇演结束后,9月份,《阳明三夜》也将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对王阳明的了解会更多一点,看完之后的思想碰撞也会不太一样,既能给大学生,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想收获。” 雷欣告诉记者。


        …………

       

        好戏终有落幕,伴随雷鸣般的掌声渐渐消弱,观众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王阳明,走出剧场回归现实。然而,当大家看到剧场外墙壁上贴的一张喜报时,脚步再次停了下来——“《哭之笑之》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资助项目,《阳明三夜》《零下十三度》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一张白纸寥寥三行字,位于大幅展板的一角,显得十分狭小,但又那么有力量。



Baidu
sogou